发布时间:2020/8/19 9:43:16 作者:黄河时报记者 阴波 浏览量:9941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
无暇的白衣中,深藏着高尚的情怀。明亮的无影灯下,记录着一个医者的温暖人生。
从幼儿的近视预防、斜弱视排查,到青少年的医学验光配镜、屈光手术矫正,再到中老年的老花眼、白内障、角膜病治疗……每一次检查都耐心细致,每一台手术都精益求精,55岁的王巧玲依旧奔波在一线,一次次实现着眼疾患者的“光明梦想”。
从医那刻起,她便“以院为家”
“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,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。”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巧玲的耳畔,铭记于心,不曾有丝毫忘记。
当第一次为术后患者打开眼上的纱布,亲眼目睹患者复明后的动人场面,时至今日,那画面仍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。“看到了、看到了,我又能看到我的家人了……感谢医生,让我重见了光明!”患者激动的话语,饱含热泪的眼眶,让王巧玲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与荣光。
从此,她默默许下了要一辈子为患者服务的心愿。
而这一切却要从王巧玲小时候说起……
儿时,她的母亲患上了眼疾,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,导致眼疾始终缠着母亲。从那时起,王巧玲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,为更多像母亲这样的人解除眼疾带来的痛苦。
自1986年进入医院,王巧玲已经奋斗了整整34载。多年来,她崇尚医德,敬畏生命,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;恪守职业道德,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,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负担,多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,也收到众多患者及家属的锦旗和感谢信。
医者之路,艰辛坎坷,门诊、病房、手术、科研、学术……已然成为王巧玲的日常。踏上从医之路的那一刻起,以院为家,先后为上万名复杂疑难性眼病患者送去了光明,同时也获得了“光明使者”“高度近视克星”等称号。
投身公益,让更多贫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
今年6月,随着蒙在眼上的纱布被轻轻揭开,市区程玉英老人缓缓睁开双眼,紧紧拉住王巧玲的手,一个劲儿说:“看见了,我看见你了!”
程玉英老人曾经患有青光眼等眼科疾病,因为恐惧手术,一直不敢来医院治疗,直到生活不能自理。通过手术,她视力由光感提升到0.4。如今,老人终于重见光明,不禁喜极而泣。
“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、让更多家庭重现欢乐,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,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”王巧玲说。
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。2019年,市区70多岁的平大爷因双眼白内障导致看不清,随即到眼科医院就医。在王巧玲的妙手下,平大爷重见光明。“来的时候是别人搀扶着来的,出院的时候我自己就可以走了,真是太好了!”平大爷忍不住感谢道。
一面面锦旗,一封封书信,质朴的语言、温暖的双手、厚重的信任,激励着、鞭策着王巧玲与同事们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。
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,在九三学社三门峡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,她积极申请争取社中央“亮康活动”专项资金共计12.5万元,连续两年,成功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。通过“亮康行动”,不仅让患者复明,生活质量提高,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,起到了“复明一个人,幸福一家人,稳定一群人”的良好社会作用。(黄河时报记者:阴波)